1、集團化可以促進優質資源在集團內部的流通,提升教育公平性。一般教育集團里會由好學校牽頭,然后讓底下不太好的學校加入到集團里,可以理解為集團內部幫扶吧。
舉個例子,招生方面,以前大...
1、集團化可以促進優質資源在集團內部的流通,提升教育公平性。一般教育集團里會由好學校牽頭,然后讓底下不太好的學校加入到集團里,可以理解為集團內部幫扶吧。
舉個例子,招生方面,以前大家都知道這個學校不好,現在掛了一個集團的名號,大家對這個學校的好感會上升,如果去不了本部,就去選擇去這個學校。再者,集團內部的一些教學資源,比如學習單,教案,試卷等等都有流通。
我們高中就是的,我們藝術班好多人專業成績上了一本二本,于是專門從長郡調了一個政治老師給我們。我估計那老師是真的嫌我們蠢,因為我們跟長郡比,長郡在金字塔頂端,我們在地下十八層。當然資源也可以共享,有的學校職評空崗多,可以均衡的用。
2、唉,我們這是以新學校為集團名,然后好學校和新學校并為一個集團,新學校是好學校的分校,但是教育資源并不共享,只有開家長會的時候都去好學校聆聽董事長演講。其實搞一個分校名頭就是為了賣新小區房子。
3、公立學校集團化,里面的老師就屬于同個集團,然后流動起來,避免某個學校師資力量太強其他太弱,也避免學區房之類的。我們這集團內并不流通,新學校掛著重點中學分校的名頭,只是為了賣新小區的房子而已。
4、集團化只是為了讓好學校的師資能照顧到一些差的學校,說白了就是為了縮小教育差距、給窮人孩子一個相對公平的機會。這么好的事情也就社會主義國家會做。
PS:問題…這講的這是最理想狀態,實際上公立學校 因為計劃經濟那套運作模式,大部分最后都 掛羊頭賣狗肉。
5、我想問個問題,教育集團化等于不等于私有化或半私有化?或者有這類趨勢?會不會搞民營資本參與控股那種?
純公立,我們就是這樣。
集團化就是公司化產業化,打破體制編制,卷起來提升競爭力,要卷大家一起卷,卷起來GDP節節高,更快趕上美國實現復興。
6、教育的“集團”和企業的某某集團只是名字相同,并不是一回事。教育的集團化并不改變學校的事業單位性質,更不改變老師的事業編制性質。是為了強校帶弱校,促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設立的。一個集團內的學校,教師可以流動,資源可以共用。
7、集團啊,在我們浙江好像都叫私立,不是公立。里面的老師基本都不是編制。
8、而且集團化,就意味著任人唯親。我這邊就是啊,只不過我關系不夠硬,要搞個證才行,想想還要我升本證,懶得了算了,還是在家偷偷懶守個小賣部算了。
9、換湯不換藥,把差學校換成好學校下設的分校,原班人馬,檔次立馬提升!周邊房價立馬提升。然后考試排名不行,馬上撤銷冠名,,我們小區旁邊學校就是。
10、公立學校集團辦學,是為了讓本地優秀的學校牽頭,幫助招生困難的學校招到學生。但是這種跨區域招生的行為是不行的,所以就成立教育集團,師資在集團內流動,一般的學校加入集團,好招生。能不能不要聽見集團就是私立,就是民營?你但凡在這樣的學校上班,也不至于胡說八道。
11、別的學校我不清楚,我們學校集團化是確實有優秀師資流動的,本部會派兩種老師去分部,一種是年輕有沖勁的年輕人去當班主任,一屆期滿調回本部。第二種是主科骨干去當備課組長、教研組長,過幾年回來基本上要升職。平時附屬學校老師比賽,本部老師也會去聽課、磨課。整體來說對分部和附屬學校成績提升是有效的,但說實話確實分散了本部一些優秀師資,本部的壓力會更大一些。只能說要辦有良心的集團化很難。
天底下都是“無利不起早”的,你們那集團對分部搞得這么積極,搞不好是開發商為了賣房子才這樣搞,賣完了就撤了。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m.zsliqing.cn/article/1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