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都是用黏土加水,以人工或者是機械壓制成型,干燥之后燒制而成。
但是二者的燒制工藝是不同的。
青磚和紅磚的硬度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是燒制完后冷卻方法不同,而紅磚是自然冷卻,簡單...
二者都是用黏土加水,以人工或者是機械壓制成型,干燥之后燒制而成。
但是二者的燒制工藝是不同的。
青磚和紅磚的硬度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是燒制完后冷卻方法不同,而紅磚是自然冷卻,簡單一些,所以現在生產紅磚多,青磚是水冷卻(其實是一種缺氧冷卻),操作起來比較麻煩,所以現在生產的比較少。雖然強度、硬度差不多,但青磚在抗氧化、水化,大氣侵蝕等方面的性能明顯優于紅磚,用于砌筑材料,更可延長建筑物壽命,仿古青磚多用祠堂廟宇,教堂,中式餐廳,中式茶樓、私人會所、園林、公園、園林景觀等工程,歷經滄桑更顯古樸。
以前民國時期傳統的房子是這樣的(青磚砌墻):
后來,本世紀五十年代起到現在逐步變成這樣的(紅磚砌墻):
把磚坯放在九百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下燒制,用大火將磚坯里外燒透,然后熄火使得窯和磚自然冷卻,窯中的空氣流通,氧氣充足,形成了良好的氧化氛圍,磚坯的鐵元素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
之所以呈現為紅色,得到的就是紅磚。生產工藝較為簡單,可以實現機械化生產,生產效率高,廣泛應用。
把磚坯放入磚窯焙烤到一千攝氏度左右,在磚坯燒透后,直接往窯中淋水,因為窯中溫度較高,水能夠很快變成水蒸氣,阻隔空氣流通,在缺氧狀態下,磚中的三氧化二鐵便還原成氧化亞鐵,從而呈現我們所見到的青色。
就得到了青磚,所以青磚比紅磚具有很好的耐風化,耐水特性。
青磚的燒成工藝復雜,能耗高,產量小,成本高,難以實現自動化和機械化生產,而且是在氧化氣氛中燒成再在還原氣氛中悶窯,促使磚內的紅色高價氧化鐵還原成青灰色的低價氧化鐵,青磚較紅磚結實,耐堿性能好、耐久性強。所以價格要高于紅磚。
工業社會之前制磚都是人工,步驟如下:
第一步起土;
第二步活磚泥;
第三步使用磚斗模具;
第四步將泥倒進模具里,固定成型做成磚坯;
第五步晾曬至半干;
第六步壘起來,搞成磚垛,等待陰干。
蓋一棟房子要三四萬塊磚,所以很多家庭都是在農閑時間抽出時間來做磚坯,避開陰天下雨,冬天結冰時節,家里人少的家庭,做磚坯的時間要持續兩三年。后來制磚機的出現,大大縮短了這個時間,不過起土、和泥晾干這個程序無法改變。不過機制磚是磚泥要經過擠壓后形成磚坯,所以機制磚坯里面氣泡更少,也更加緊實,硬度要強于人工磚。
磚坯晾干后,就需要裝窯燒制了,過去農村很多這樣的土窯,幾乎每個村前或者村后都有一到兩個這樣的,屬于土窯,燒制后期可以用水“洇(yin,一聲)窯”,燒制青磚。或者是這樣的,屬于大窯不能“洇(yin,一聲)窯”,用來燒制紅磚。好處是比土窯節能、而且一次燒制磚的批量大。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m.zsliqing.cn/article/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