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遠大于知識。 技能能吃飯,知識不行。 技能能發家,知識不行。 切記,要將知識轉化為技能。 比如:你看了那么多電影,一肚子電影的知識,可有沒有想過寫劇本?寫劇本,就是技能。
回答于 2024-03-09 15:29
是啊,將知識能由直覺進行提煉,并且總結成為恰當的理論并且指導生活,同時對其他人有幫助,這也是一種技能,對自己很有用的一種技能。
回答于 2024-03-09 15:26
確實,聰明人在世界上可能相對較多,因為智力是一個可以通過教育、學習和訓練得到提高的屬性。不同的文化和教育體系鼓勵和培養智力發展,因此在全球范圍內有許多受過良好教育、具有高智商或者在某些領域表現出聰明才智的人。 然而,耐心則是一種更加個人化的品質,它往往與個人的性格、情緒控制能力和生活經驗有關。耐心需...
回答于 2024-03-09 15:24
因為我們在初中、高中乃至大學所學的知識,是教育部針對國家整體教育狀況、考慮成本和工業化需求所制定的學習計劃。 其目的簡單:以最低成本培養能推動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的人才。 這一計劃幾乎未考慮個人具體情況、性格情感培養、社會就業以及個人自我實現。 它著眼于整體,而非個體。 因此,你可能會發現許多知識上的...
回答于 2024-03-09 15:21
給大學生們一個建議: 請及時填補人生必要的但還空白的知識,把知識轉變為技能。 你說你有知識,但是你什么都不干,那就只好餓死,因為你沒有通過技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來。當年明月研究了多年明史,如果他不寫出《明朝那些事兒》,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價值。——他把明史的知識技能化了——轉變成了一本書。郎朗學習了多年鋼琴...
回答于 2024-03-09 15:05
你有沒有發現,所謂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之類的高大上言論都是起源于一些不愁吃不愁穿的專家教授或商界大佬口中。為什么會這樣? 因為他們說的話,有人聽,別的“非成功人士”說的話,即使再正確也沒人理會。 價值衡量的標準一直就在別人手里,別人說你行你才行,你自己認為行是沒用的。 但專家不會告訴你真相,因為真相...
回答于 2024-03-09 14:52
以前聽人說男人這輩子有3個女人,初戀,熱戀,結婚的人,以前不相信,覺得讀好書畢業了找個女人一次性結婚生孩子。 現在想來這:“聽說”是對的,沒有閱歷的人生真的太脆弱,恨自己以前讀書讀成了書呆子,連女生說話什么意思都聽不出來,后來自己上網學習資料,親身實踐,才跳出了“書呆子”,變得有那么一點靈性。
回答于 2024-03-09 14:31
“為什么學習好的人不一定生活的好,學習不好的人也不一定生活的差” 其實不管是剛畢業,還是己經工作,我覺得如果思考的不夠透徹(像答主這樣),迷茫的問題就不能夠真正被解決,只是對個體的影響否明顯而己。 我們現在的國家教育體制下,把我們都培養成了學知識的機器,并沒有轉化成技能。 但是一個人真正融入社會,包括...
回答于 2024-03-09 14:24
人與人直接貧富差距大,總有人嫌麻煩或者急用直接買。 商場的價格應該包含了時間成本(不需要等待快遞)和消除不確定性的成本(所見即所得、不用擔心收到的東西會不會和預期不一樣),購物體驗的成本,以及有的產品實體店和網絡不是同一個生產線,產品/質量有輕微差異。有的人愿意支付這個溢價,所以實體店還是很有存在的...
回答于 2024-03-09 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