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領導用意絕不簡單
有人說,領導不會莫名其妙問員工有沒有空。真有任務,直接安排就好了。
那么,若他專門詢問員工,又有什么特別用意呢?
根據職場各種事件發生的概率,我們總結出以下三種情況。
其一,他要安排你干活。
如果領導沒有直接給你下命令,反而先征求你的意見,要不就是這件事很難辦,要不就是這個領導很客氣。
打比方說,領導目前手下沒有可用之人,而你是比較可信的,所以找上了你。
又或者說,他可能想讓你周末加班,或者去出趟差,直接命令的話說不出口,所以就委婉一些。
其二,他想跟你私下談話。
大多數領導不會過于專制,相反,他們希望可以多跟員工聊天,通過員工了解公司的情況。
有時候領導發現員工開始偷懶、懈怠,自己找不出原因,就私下找員工聊天,了解究竟是工作上出了問題,還是員工的情緒出了問題。
因為這種試探容易引起恐慌,所以領導一般會用更為客氣的口吻。
其三,他想請你幫忙辦私事。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他想讓你幫忙做一些私事,擔心你不情愿,因此事先詢問你的意愿。
請你幫忙的私事,一般都和工作無關,不是光明正大的,如接小孩放學,幫忙買東西等等。
所以他只能私下找你,是尊重,也是信任。
02
“不回復”才最傻
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應對,你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定奪。
但務必謹記,不回復,是萬萬不行的。
曾經有讀者朋友分享了她的經歷。
一次老板用微信問她有沒有空,她當時太忙了,錯過了回復時間。
等到下班時看了微信,才想起這件事,但既然這么長時間沒回復,她就不當一回事兒了。
第二天,老板特意找了她聊天。
原來,老板見她在公司做了快5年,平時也很勤奮,業績也很好看,打算給她加薪。
但既然她自己都不在意,那這個加薪名額就不留給她了。
她大喊冤枉,說自己是因為忙才沒來得及回復,之后也是覺得老板肯定找其他人了,所以才不回復。
畢老師想說的是,“想當然”是種壞習慣,很容易耽誤了事情。
職場上有一種定律,通過一個人反饋的態度,判斷他是否靠譜。
羅振宇說過,職場里最沒有前途的一種人,是“反饋黑洞”,他們做事不溝通,凡事沒交代,看起來就很不靠譜。
很多人以為埋頭苦干最重要,殊不知,及時反饋與溝通才是最高效的工作方法。
你做完了事情,及時反饋,領導才知道你的本事;
你發現了問題,及時匯報,領導才會愿意信任你。
不回復、不反饋、不把領導當回事兒,最后吃虧的只會是你。
有一種尊重,叫“收到請回復”。
有一種靠譜,叫“收到請回復”。
無論領導說什么,問什么,讓你做什么,你都要盡快回復,這是尊重,也是靠譜的表現。
03
“回復”也有套路
人際關系學家卡耐基有一句名言:尊重別人,讓別人感覺他很重要!
在尊重的基礎上,你如何回復,又是一種學問。
根據職場生存法則,我們可以分三種情況考慮:
· 你要上位,就要迎合領導。
老實說,有野心的人一般不怕麻煩,也不怕受委屈,因為他們知道領導找上門來,就等同于把機會送給自己。
如果這個領導有權力決定你的命運,交代給你的事情也不是十分難以完成,那你就必須“有空”,妥妥當當地完成任務。
· 你怕麻煩,也要順著領導。
上文說了,不回復是不幸的,就算你真的不想幫忙,也不能把關系搞僵,甚至讓領導丟了面子。
比如說,如果你察覺領導想讓你干活,那就先杜絕這個可能性。
“老板,我在給孩子開家長會呢,您有什么指示?”
“經理,我現在在老家照顧二老,您有什么事嗎?”
用委婉的理由推脫,就不怕得罪對方。
· 領導越界,你要懂得拒絕。
職場人必須秉持的一個原則是,對領導不能有求必應,但也不能硬碰硬。
不是每個領導都會體恤員工,當對方提出比較過分的要求時,你也要知道如何拒絕。
第一種方法是,給出更好的解決方案,讓問題迎刃而解。
第二種方法是,先提條件,讓領導知難而退,然后再推薦更適合的人選供領導參考。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領導與員工之間的交流,最重要的還是態度。
當你站對了立場,找準了態度,自然可以更有效地溝通,在職場上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