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不努力學習而對考試束手無策時,當你難以適應職場而遭受現實重擊時,當你把握不住機會而失去所愛時,原生家庭就成了你失敗找來的借口。
不用自責,這是很常見的情況。你的父母也用“一切都是為了孩子”的說法來維持幻想,修補他們的人生。他們只記得自己對你的好,只記得辛勤付出,只希望得到感激。這難道不是一種怨恨嗎?
他們怨恨你消耗了他們的青春,怨恨你沒能回報他們的奉獻,怨恨你耗盡了本可以更富裕的家底,怨恨你沒能幫他們擺脫困境。他們沒有勇氣責怪別人,只怪你。
你的怨恨錯置了焦點,因為子女唯一應怨恨的是父母對他們的怨恨。
貧窮和富有是相對的概念,尤其是在當今生活條件和生存機會比以往任何時代都好的情況下。對“貧窮”的不滿幾乎等同于否定人類的生存本能和生育權。
你的怨恨情緒是可悲的。
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但你的父母不愿意讓你看到世界和他們自己的不完美,他們選擇利用你的忠誠和依賴,讓你背負他們的人生課題,讓你的脊梁因沉重的負擔而彎曲。因此,你有權利抱怨他們的逃避。
但當你將怨恨指向“貧窮”時,你開始濫用權力,失去了正當性。此時,你與你所怨恨的父母無異。
怨恨是一種排毒方式,是身體的自我保護,是重獲新生的準備。但這種發泄也很容易讓人沉迷,仿佛塞壬之歌讓你如癡如醉,漸忘了回歸故鄉,找回自我的路。
在這個世界上,足夠懦弱、無知的人可以盲目追求幸福,足夠勇敢、堅韌的人可以達到和解,享受安寧。只有那些已經覺醒卻沉溺于欲望的人,站在河岸一邊望著另一邊,卻難以抵達。
怨恨既不對也不錯。它像一顆藥丸:你是選擇藍色繼續怨恨,繼續命運的循環,還是選擇紅色,面對自己,接受生活的挑戰?
做出你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