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胚胎發育的“全或無”效應。孕8周前,胚胎受到外界侵害(包括但不限于,輻射,藥物,有害環境等),通常會出現2種結局,一種是胚胎停止發育,發生流產;另一種是胚胎繼續正常發育,妊娠繼續。這就叫“全或無”。8周前發生的不良影響幾乎不會造成畸形,受影響的胚胎大多直接被淘汰。8-12周才是真正的致畸敏感期。所以說,擔心化妝,喝酒,吃生食的小仙女們,請對照一下孕周,不必太擔心。
2.正確孕期體重管理。要跟據體質指數(BMI)來區分。正常體重女性(孕前BMI在18-21之間),建議整個孕期體重增加10-12Kg。BMI小于18的女性,孕期可以適當放寬,增長15Kg左右;BMI大于21,特別是BMI大于25的女性,請盡量保持體重增長不超過5-9Kg。
PS:這組數據是美國婦產科協會推薦的。但是國內知名婦產科學專家段濤大大認為,美國女性的身材明顯比中國女性壯碩,所以,他呼吁大家更多參考日本的標準。正常體重女性孕期體重增加不超過10Kg。
據我的工作經驗,大概只有不到一半孕婦能把體重控制在標準之內(美國標準)。增長15Kg已經不能算多,增長20-25Kg的并不少見。要做好孕期體重管理真的很難,總是有孕婦和家屬不理解。在他們的認知范疇里,總覺得孕期就應該大量補充營養,長胖了,產后可以減肥;寶寶太大,大不了剖腹產。
其實孕期肥胖會造成很多問題。對孕婦而言會增加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對胎兒而言,每一個巨大兒,都是一個高危兒,發生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呼吸窘迫的風險都會比正常的孩子高;這些孩子長大后患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也比正常人高。
3.孕期最佳的運動。游泳。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最新的妊娠期糖尿病診治指南A級推薦,但是沒什么用。真的。因為我們不敢給病人說!勸說孕婦控制體重可能會受到質疑,如果你敢推薦孕婦去游泳,估計大部分患者和家屬都會覺得這個醫生怕不是腦子有病。所以我只能在知乎上分享給大家。不敢推薦大家去嘗試,但是有人孕前就非常喜歡游泳,且水性很好,懷孕后可以嘗試繼續。
要說的大概就這么多。
剩下幾句話要留給那些曾經遭遇不幸,并把自己的經驗無償分享給大家的小仙女。我認真看過大家的分享,覺得你們都是心地特別善良的人,為了幫助別人不惜再剖開自己的傷疤。下面的話是一個醫生的肺腑之言,希望能讓你們感到一絲安慰。
早孕期的流產不是你的錯,是因為這顆受精卵本身有嚴重缺陷;早產也不是你的錯,因為醫療界至今都沒有真正找到早產的確切原因;胎膜早破不是你的錯,因為可能造成胎膜早破的原因太多,沒有人能確定就是因為動動或過度勞累;前置胎盤更不是你的錯,因為沒有任何方法能左右胎盤生長的位置。
所以,請放過自己,不要自責。有位知友說,這是寶寶回去拿禮物了。我覺得很對。等他拿到了要給媽媽的禮物,肯定會再回來,這是上天給你們的緣份。
但是做為婦產科醫生,我覺得有些問題,還是不得不說。我不是要說服什么人,只是想給大家提供一些新的觀點和角度。而且,下面我要說的觀點,都是有理論支持的,如果有人要反駁,請給出理論依據,不要拿自己或別人的個例來以偏概全。
隨著網絡的普及,大家獲得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各種莫名其妙的信息甚囂塵上,在孕媽媽的圈子里更是廣為流傳著各種“禁忌”,從飲食到活動,五花八門。今天我站在科學的角度,給大家分析其中比較有爭議的問題。
禁煙,禁酒,禁毒品。三條紅線,孕期堅決禁止。被動吸煙危害很大,所以也請各位準爸爸注意自己的行為。
咖啡因,目前的研究證據顯示,一天一杯咖啡對胎兒的發育沒有不良影響。
生食,包括刺身,壽司,沙拉等等。美國婦產科協會曾經號召在孕期禁止生食,但是這個提議很快受到日本婦產科協會的質疑,日本通過大數據的研究,證明了孕期食用生食本身對孕婦及胎兒沒有損害。目前,對生食的疑慮主要在于這些食物本身品質是否達標,制作的過程是否衛生。鑒于國內“淡水三文魚”的問題,我并不推薦孕婦去嘗試生食。
化妝,染發,建議12周后再進行,避開致畸敏感期。
健身,運動,在沒有先兆流產,先兆早產的前提下,推薦所有孕婦每天都適量的運動,如有病理情況,請遵醫囑。
旅行,建議安排在12周后,28周前。目的地宜選城市或海島,至于崇山峻嶺,沙漠冰川還是等產后再去征服比較合適。
下面說幾點可能挑戰“常識”的話。
1.孕期能夠吃冰冷的東西嗎?能!尤其妊娠反應比較嚴重,或者合并妊娠劇吐的患者。可嘗試食用少量冰鎮果汁或冰淇淋,有助于緩解胃部不適。
2.孕期需要吃大量的水果嗎?不需要!論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的含量,水果跟本無法與蔬菜媲美。而且水果大部分都是糖份大戶,食用過量會嚴重影響孕婦血糖,甚至導致妊娠期糖尿病。所以,孕期吃水果請定量,建議一天吃一種,量約一個拳頭大小。在此,還要告誡一批已經通過OGTT試驗的孕媽媽,不要以為通過了OGTT就可以放開了吃水果,讓你們節制不是為了做給醫生看了,是為了你肚子里的孩子的健康。
3.“醫生,聽說吃/喝XX可以袪胎毒,是真的嗎?”抱歉,我不知道什么叫“胎毒”。但是,跟據網上對所謂“胎毒”的描述,大概指的是兩種疾病,新生兒黃疸和新生兒濕疹。新生兒黃疸是由于胎兒紅細胞比正常紅細胞壽命短,寶寶剛出生時,血液系統中仍有少量胎兒紅細胞,這些細胞在出生后很快會崩解,細胞中的含鐵血紅素釋放,造成黃疸,這是生理現像,不需要處理,更不可能通過飲食來控制。有極少數的新生兒黃疸出現早,消退晚,黃疸程度嚴重,被稱為病理性黃疸,需要退黃治療。但這種現像多見于母兒血型不合,跟孕期飲食毫無關系。新生兒濕疹是因為寶寶對母乳中的某些蛋白過敏產生的過敏反應。確實跟飲食相關,但僅于產婦產后的飲食相關,跟孕期飲食無關。而且,無論孕期還是產后,我們都鼓勵多樣化的飲食。有研究表明,孩子長大后的飲食的偏好和母親懷孕及哺乳期飲食偏好基本相同,如果不想寶寶挑食,在孕期就應該多樣化的飲食。網上那些有關飲食的禁忌,大多是子虛烏有,不用理會。
最后,強調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懷孕是一個生理過程。孕婦是一個正常人,只是她處在人生的一個特殊時期。但她不是一個病人,所以,當你要求她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的時候,請反過來想想,如果有人這樣要求我,我會做出什么樣的反應,我是不是會接受。
我明白,很多人強調孕期要小心翼翼是為了保障母親和胎兒的安全,是出于好意。但是過于強調“安胎”的重要性,會給很多孕媽媽造成很大的壓力。她們并不是不想“安胎”,只是她們沒那個條件。最典型的就是醫務人員,我和我的同事們孕期都在臨床一線工作,單位給的最大的照顧就是不用上手術臺。為了產假能多陪陪寶寶,我們大多在臨產前一天還在上班。我說這些不是想證明醫生多偉大,多堅強,而是想告訴大家,能“安胎”固然是好,不能“安胎”并沒什么大不了,我們的寶寶也同樣聰明可愛,活潑健康。
我女兒出生時體重剛剛6斤,我媽曾經不止一次的在我耳邊嘟噥,“別人懷孕了晚上都要多一加頓,就你不吃,生個孩子這么瘦”。我自己是婦產科醫生,所以我從來不把這話往心里去,但換做一般人呢?
因為職業的原因,我不可避免的會碰到一些令人惋惜的事情。流產,早產,各種妊娠的合并癥、并發癥,各種新生兒的不良結局。我相信,這時侯最傷心難過的就是孕婦本人。但就在這個女性最需要關懷和安慰的時候,總有那么些人在一旁說類似的令人很不舒服的話。例如“我早跟你說,懷孕不能吃XX”,“你要是聽我話,不去XX,就不會有今天這個結果”,“我早告訴你要注意XX”,她們仿佛個個都是婦產科專家,裝了一肚子的“孕期禁忌”,其實沒一個有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