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快點學會說話,你可以這樣做
1、多和寶寶說話
有些父母很少和孩子說話,總是認為孩子太小,不能和他說話,所以總是讓孩子唱獨角戲。這些父母可能不知道嬰兒的腦細胞是通過生長環境中獲得、看到和聽到的刺激來描繪重復印象的,腦細胞也是通過這些刺激生長的,直接影響孩子的語言發展。語言發展有幾個過程,一個是兒童的發音階段,另一個是理解語言階段,第三個是語言表達階段。嬰兒出生后,可以訓練和指導嬰兒的發音。父母應該不斷地與孩子溝通,并在孩子的腦海中留下語言信息。
因此,對于新生兒,父母也應該給予豐富的語言環境和足夠的語言刺激。例如,當給孩子換尿布、洗澡、喂養、和孩子玩耍、睡覺、醒來時,和孩子說話。不需要太多的語言,專注于積累,幾個簡單的單詞,幾句話,將成為孩子語言發展的基石,但也為加深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系奠定了基礎。
2、鼓勵寶寶多開口
孩子不會說話,只能用動作或眼睛來表達某種需要。如果父母看到孩子伸手去抓杯子,就趕緊喂水;孩子用手指著水果,父母馬上滿足需求……這種食物張開嘴,衣服伸手生活很長一段時間,孩子會覺得:我不說話,一切都可以滿足,為什么要說話。是的,父母的行為使孩子失去了與人交談的欲望和動力,最終用自己的身體語言代替口頭語言與人交流。
如今,這樣的家庭并不少見,尤其是老人帶的孩子。孩子說話晚的另一個原因是父母不知道如何給孩子適合自己能力的語言刺激。比如教孩子說話的時候,不是生活中經常接觸到的具體、生動、色彩鮮艷的物體,而是孩子一歲多了,給孩子看一些圖片和書面文字。兒童在語言學習階段,需要直接、生動、生動的刺激。書中的詞匯是抽象的,孩子的接受效果會更差,所以學會說話的速度很慢。當一個孩子想要一些東西時,他應該告訴他他想要的東西的名字和特征,比如蘋果和紅色……至少幾次之后,他會說果實。因此,我們必須給孩子一個語言環境、聽力刺激和說話的機會,這樣孩子的語言才能快速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教孩子說話還有一個目標定位,否則欲速則不達。這種定位是:教孩子說話,要稍微超過孩子的實際語言表達能力,這種能力要在大人的幫助下完成。比如孩子會說一個字,家長最好教兩個字,孩子會說兩個字,家長會教三個字,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如果孩子只能說一個字,父母教短語或句子,那就意味著什么都沒教。
3、不要讓寶寶不同意
現在有些家庭有各種各樣的語言或方言,語言或方言的混亂也是孩子們不說話的原因之一。在家庭環境中,夫妻說方言和普通話,加上保姆的頻繁更換,保姆的方言會刺激孩子的腦細胞。這種刺激過程不符合兒童的語言能力,最終導致兒童不同意語言,不知道該選擇什么語言。
4、不要強迫寶寶說話
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是很差的,父母有時候會用逼迫的方法讓孩子學會說話。比如孩子想要什么,父母用這個東西威脅孩子,孩子不說話就不給,導致孩子厭惡說話。尤其是孩子說話比同齡寶寶晚的時候,父母經常用逼話這個殺手锏,威脅利誘,讓孩子說話。在表達語言之前,孩子們必須先理解語言,這是一個過程。假如逼得太兇,孩子會覺得說話壓力很大。孩子只能用沉默來抵制這種壓力。
訓練聽說話
孩子們從聽說話開始學習說話,為孩子們隨時提供聽說話的環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隨時談談你在做什么,比如:你在洗衣服,可以對孩子說:媽媽給爸爸洗衣服。你在看書,可以說:媽媽在看書,寶寶長大了也要看書。也可以說孩子在做什么,比如孩子在吃蘋果,你說:寶寶在吃蘋果,好吃嗎?孩子在玩玩具,你可以說:寶寶在玩積木,真的很好。這種語言環境的作用是探索兒童的聽說系統。當孩子們與成年人交流時,在最初自發音的基礎上,通過生活活動和游戲,他們會模仿成年人的語調和語調,即學會說話。
在培養孩子的聽話能力時,父母可以及時選擇慢、重復的單詞,幫助孩子理解和模仿父母的單詞,這對孩子早期的語言發展非常有益。父母在說話時必須準確、清晰地發音,因為孩子從小就養成的語言習慣和發音特征在未來很難糾正。他們應該從小就標準化地使用語言,為未來的口頭表達奠定基礎。
讓孩子在孩子的樂趣中學習語言
生活在單調的環境中不利于兒童的語言發展,創造不同的生活環境,讓兒童看到更多,聽更多,有材料可以說。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往往分不清左右腳的鞋子。如果老師只是簡單的說教這是左腳鞋,那就是右腳鞋。不管孩子說多少,他們可能還是分不清。這時,老師可以編一個充滿童趣的小故事:孩子們看,某某的兩只鞋背對背,都生氣了,他們為什么不開心呢?因為他們說:‘如果我們穿錯了衣服,我們必須面對面’。然后,老師幫孩子換了兩雙錯誤的鞋子,說:看,兩個好朋友面對面地點頭微笑,他們為什么這么高興?因為他們穿對了。老師還可以搭配兩只憤怒鞋子的卡通漫畫和兩只微笑鞋子的卡通漫畫,讓孩子們邊看邊說。這樣,孩子們不僅可以很快區分左右鞋子,還可以用如此有趣的語言與穿錯鞋子的孩子交談。
用兒童語言和孩子說話往往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有些孩子玩得很臟,不想洗,所以你可以對孩子說,嬰兒的小手說:我早上有多干凈,但現在這么臟,我真的很難過。寶寶的小臉在說:我好難受。我希望我很快就會變得美味。小腳也在說:我也很難過。我想舒舒服服地休息一會兒。寶寶決定先洗哪個地方?聽了之后,孩子不僅很樂意洗,還說:我的小臉好吃,我的小手干凈了,我的小腳真舒服!
當然,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成年人應該采取相應的對話方式與孩子交流,否則孩子的語言水平會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