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時,君主制是世界主要國家的政體選擇。
美國不少人也準備搞一個。
甚至有議員想從神圣羅馬帝國弄個大公(亨利)來當美國的國王。
大陸會議否決了這項提案。
也就是說,在美國獨...
在當時,君主制是世界主要國家的政體選擇。
美國不少人也準備搞一個。
甚至有議員想從神圣羅馬帝國弄個大公(亨利)來當美國的國王。
大陸會議否決了這項提案。
也就是說,在美國獨立時,確實考慮過君主制。
如果搞君主制,喬治·華盛頓,作為當時眾望所歸的人,必然是第一任國王。有個少校確實私下里擁戴過華盛頓,被華盛頓嚴厲批了一通。
不過,
美國最終卻選擇了共和制。
原因很多,這里說和喬治·華盛頓本人相關的兩個原因:
1)具體到喬治·華盛頓本人,他對權力的野心并不那么大。
他對權力游戲不怎么感興趣,甚至有些畏懼(作為總統,他非常害怕他的國務卿托馬斯·杰斐遜。杰斐遜不僅公開瞧不起他,甚至經常在報紙頭條抨擊他,而華盛頓卻不敢把杰斐遜趕走。有意思吧)。
他是大陸軍總司令,但戰后就把軍隊歸還給了大陸會議。
這一點,與他當時以及之前的起義、獨立的領導者,完全不同。
那些人憑借手里的軍隊,將國家攫取到自己手中,成為帝王,變成了家天下。
華盛頓開創了打天下的人,不必然治理天下;打天下,反抗暴政,只是分內之事,不可以此為功勞,將國家搶奪到自己手中,第一時間主動把軍隊交還;至于由誰治理天下,要由民眾說了算;由民眾按照固定程序、共同選擇有固定任期的管理者,這一新的游戲規則。
華盛頓對權力不感興趣還在于,他出任總統都是勉為其難,第一任是漢密爾頓忽悠過去的。第二任本來想回家,又是漢密爾頓、亞當斯等人的游說,才不情愿地留下的。
第二任之后,他堅決拒絕連任,回弗農山莊種田去了。
2)華盛頓本人,和其他的美國開國杰出元勛一樣,是個共和主義者。
美國開國十四賢,都崇尚自由,接受了歐洲洛克、休謨、伏爾泰等人的啟蒙思想,而且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共和主義者。
多么幸運。
他們選擇了古羅馬的共和制度。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m.zsliqing.cn/article/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