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業務背景 業務場景:企業支付費用購買銀行的免結匯手續費優惠服務(如一次性支付獲得未來一定期限或額度內免收結匯手續費的權利)。會計處理核心問題:該支出屬于預付費用(資產)還是當期費用。 二、借方科目選擇 情形1:優惠期限或額度跨期(長期受益) 若優惠服務覆蓋多個會計期間(如1年以上)或需分期使用額度...
回答于 2025-06-26 21:42
企業在處理實物捐贈時,將支出從 營業外支出 調整至 營業成本,通常涉及以下原因及潛在風險: 一、可能的管理動機 調整毛利指標毛利?= 營業收入 - 營業成本。若捐贈支出計入營業外而非營業成本,毛利潤不會被直接扣減,可能導致?毛利率虛高。對于虧損企業,領導可能希望讓毛利潤更真實反映經營效率(如避免因捐贈拉高毛利...
回答于 2025-06-26 21:41
針對你提到的異地銀行銷戶后回單缺失問題,結合財務合規性和實操成本考量,以下是分步解決方案和風險提示: 一、優先嘗試低成本補救方案 1.?線上渠道補打電子回單 網銀/手機銀行:即使賬戶已銷戶,部分銀行仍保留1年內的電子回單下載功能(如招行、工行等)。登錄企業網銀,進入「賬戶管理」→「電子回單」查詢歷史記錄。...
回答于 2025-06-26 21:41
違法行為是否屬于法律行為? 法律行為的核心是意思表示,即當事人通過明確意圖設立、變更或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行為(如簽訂合同、立遺囑)。其特點在于:以意思表示為核心;需具備合法性(法律行為的成立通常以合法為前提)。違法行為(如侵權行為、犯罪行為)的目的并非追求法律效果,而是因違反法律導致后果由法律直接規...
回答于 2025-06-26 21:40
關于12月增值稅結轉的會計分錄是否正確: 您12月的兩筆分錄存在錯誤。根據增值稅會計處理規定,當進項稅額大于銷項稅額時,形成的留抵稅額應保留在“應交增值稅”借方余額中,無需結轉至“未交增值稅”科目。具體問題如下: 第一筆分錄: 借: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借: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增值稅(進項...
回答于 2025-06-26 21:40
一、計算公式 增值稅發票的金額關系為: 價稅合計金額 = 不含稅金額 × (1 + 稅率) 若金額發生變動(如調整單價、數量或稅率),需分兩步計算: 重新計算新金額 新不含稅金額 = 調整后的單價 × 數量 新稅額 = 新不含稅金額 × 稅率 新價稅合計 = 新不含稅金額 + 新稅額計算變動額 不含稅金額變動額 = 新不含稅金額 - 原不含...
回答于 2025-06-26 21:39
問題分析: 公司實際支付6473元,但取得發票為6280元,差額193元無發票。當前提議是讓人事部門提供替票(其他發票)并將差額作為備用金處理,需考慮會計分錄及合規性。 處理方案及會計分錄: 方案一:使用替票處理(存在稅務風險) 支付時掛賬備用金:<TEXT>借:管理費用-相關科目 6280 其他應收款-人事部...
回答于 2025-06-26 21:38
一、當前問題的核心梳理 時間線:2024年5-7月貨物出口 → 質量問題退貨 → 2024年12月完成退貨(但未提供開票信息)→ 2024年已申請出口退稅 → 2025年3月發現未辦理退運稅務手續,需補開票。關鍵問題:未向稅務機關申請《出口貨物退運已補稅(未退稅)證明》,導致退貨視為“進口”,需繳納關稅和進口增值稅。漏開紅字發票,導...
回答于 2025-06-26 21:38
出現現金賬面與實際交給老板的金額不符(賬面6676.36元 vs. 實際交付6800元,差額123.64元),可能由以下原因導致: 1. 記賬錯誤 收入/支出錄入錯誤:某筆交易金額被錯誤記錄(如收入少記或支出多記),導致賬面現金減少。例如:將一筆實際為100元的支出誤記為223.64元(差額123.64元)。或將一筆收入123.64元漏記賬。數...
回答于 2025-06-26 21:36
會計分錄: 確認銷售收入及增值稅: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113,000元貸:主營業務收入 100,000元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000元解析: 銷售收入100,000元和增值稅13,000元,合計形成應收賬款113,000元。支付代墊運雜費:借:應收賬款——乙公司 3,000元貸:銀行存款 3,000元解析: 題目中運雜費由銷售方代墊,...
回答于 2025-06-26 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