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手段打擊錯了對象。
家長其實是非常強大的群體,要守護子女,要用的手段其實不應該是從子女這一端入手去整治子女的行為,而應該發揮家長聯合體的強大影響力,去打擊對子女發動惡意營銷的商家。
誰對子女制毒販毒,家長們就一擁而上,該取證取證、該投訴投訴、該曝光曝光、該請愿請愿,在中國,只要家長的痛恨形成規模,形成群體意見,其能量甚至比揭發貪污腐敗能量更強。
任何蔚然成風導致學風不正、社會性發展遲緩、青少年成癮的商業行為,無論正式的還是非正式的、合法的還是不合法的,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要讓商家自己形成恐懼和寒蟬效應,賣任何東西都要恐懼“會不會誘發青少年的成癮行為”,恐懼這種“生意太好”可能導致的突然破產死亡。
去殺一儆百的建立對商家向兒童營銷的恐懼,這才是家長們從戰略上對抗這種“針對未成年營銷”的邪惡行為。
要對未成年人銷售,只能對其監護人做廣告。你只能說服監護人動念購買,因為購買行為本身就由監護人支付。
對自身并不擁有財產、并不擁有完全民事責任能力和分辨能力的未成年人發動營銷,本質上天然就是以惡為業。
這沒有例外。
家長們要做的是集合力量,將這種行為的風險提高到商家除非打算賭命、絕不敢隨便拿錢打水漂的程度,你們需要大量的“大熱賣導致就地破產”的案例來建一座高聳入云的京觀。
這才是正道、從問題的根源解決問題。
而放著這些不做,優先整治子女,這只是欺軟怕硬和避重就輕。
而且必然是揚湯止沸。
你想想,ta賺到錢了,沒有受到任何實質懲罰,沒有任何嚴重的風險。挨打的是你的娃,又不是ta。
從任何角度看,這對ta都是成功經驗、有效商業模式。
蘿卜刀打娃一頓,煙卡打娃一頓,原神打娃一頓,絕區零打娃一頓……一次兩次三次四次破壞親子關系。
你想用這個模式取得什么樣的“勝利”?
這有可勝之理嗎?
用打娃的辦法解決問題,就像有強盜偷了你的錢,但你不抓強盜、不剿匪,只在家踢狗。狗踢傷、腳踢殘、匪吃肥。下次賊換一套衣服,換一個門、換一身氣味,照樣如入無人之境。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這些難道沒聽過嗎?
那為什么要拿子女作為突破口?因為商家太難搞?藥取證,要做數據,要跑部門,要發聲,太復雜、太麻煩?
這就像有房子失火了,鄰居發現房主在外面對著綠化帶澆水,問他為啥,因為綠化帶澆水簡單、沒危險。
雖然不解決問題,甚至延誤時機、惡化災情,但是“簡單,好操作“這個優點勝于一切,是嗎?
這里給你們一個標準操作:
遇到這類事情,出問題的肯定不是只有你娃一個,周圍打聽一下誰家還在犯愁這個,聯系起來。
聯系起來干幾件事:
1)每家拍視頻、拍照片,實際展現觸目驚心的危害規模。比如這個煙卡,找張大桌子或者大地面,來個平均鋪開,放一個書包在中間當參照物,來個一望無際的煙卡將書包淹沒的取景。
每家都拍,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煙卡海洋,包圍了一個又一個干癟的,破損的書包。仿佛太平洋中的孤島。
來個一百個“海洋孤島圖”,編輯一個一分鐘的短視頻,再配上個七八段打滿馬賽克的小孩子蹲著要煙卡、從店主人手里接煙卡、在家打滾哭號非要買煙卡的視頻快剪。
最后畫面黑掉,列一下數據——“僅在一個小學一個班,二十三名學生中進行不完全統計,持有煙卡三千四百張,總重量8.2公斤。其中僅xxx品牌的xx煙占15%。”
照著虎門硝煙的格式拍,背景配上林則徐好了。
然后你放出來。
不管你打多厚的馬賽克,入了鏡的那幾家必倒,你信不信?
不管誰賣什么,只要在你們子女中泛濫成災,失去控制,一律用這個方法。不會拍,去問拍短視頻的導演們怎么拍。
你信不信ta們分分鐘給你們租籃球場上無人機飛特技鏡頭,然后給你們矩陣式推送?錢都未必收你們的。
不要理會那些所謂“你們自己管好自己的孩子“這種鬼扯的話——這就是你死我活的斗爭,哪有面對毒販子不直搗黃龍只“管好孩子不要吸”的美事?你們想得美。
動我們的娃,就是害我們的命,就是要危害我們的國家,滅絕我們的民族和文化。
這是比謀殺、搶劫還要兇惡的罪,我與你不共戴天,我將不會講任何政治正確、窮盡一切合法手段,用盡我一切的影響力,追殺你們到天涯海角,直到你們身敗名裂,死無葬身之地,想起這個噩夢就發抖,誰再敢給你們出這種“小孩子一定忍不住會買”的“妙計”你們就會條件反射的給ta一耳光。
以后不要用打娃解決問題,解決錯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