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請客,喝酒吃肉,娃娃主要是灌飲料。無論是在家里,還是上館子,米飯幾乎沒人吃。
除了酒肉,有些特色小吃充當主食。
比如說醪糟湯圓,放點枸杞,一人來一碗。
藍瓜餅,整一個。
葉兒粑,豬兒粑,小糍粑,豆沙小饅頭,蒸餃,整一個。
吃咸了,舀幾瓢羹銀耳湯,灌下去。
湯湯水水,東吃西吃,然后就開始刷手機,等著喝酒的大爺下席。
有些人喝起酒沒完,婆娘干脆帶著娃兒去附近的商場,小公園耍去了。
一些大娘直接沖到機麻旁邊,開始血戰。
四川人的酒席,吃的最干凈的其實是最早上的涼菜拼盤。
涼拌折耳根,涼拌香干,燈影牛肉,夫妻肺片,缽缽雞。
好吃,紅油,麻辣味。
后面上的熱菜,絕大部分吃不完。每樣剁一筷子。
米飯、面點幾乎是點綴,可以有,但沒什么人吃。
正經吃飯,還是平時。
在成都那些年,中午工作餐,整點面條,肥腸粉,冒菜。
這算是節約。
成都以前,最安逸的是在人民公園吃老媽蹄花。
蹄花燉雪豆,雪白的一碗,蹄花不像重慶砍坨坨,而是一個整半邊。一個紅油蘸水,一碟泡紅蘿卜,一碗干飯。
吃得干干凈凈,絕對抗餓。只不過不能經常吃,要長肥。
四川的早餐,就有人吃肥腸粉。絕大多數人,還是豆漿油條,菜稀飯包子花卷饅頭。
干體力勞動的,早晨要吃豆花飯,一個咸燒白,重油重鹽,保證體力。
小姑娘們,早晨在公司樓下蛋糕店買個牛奶,一塊蛋糕或者一塊面包,提到座位上很斯文地解決。
晚上自己做來吃。
這頓飯,熬個回鍋肉,麻婆豆腐,炒時蔬,紅燒茄子,抓幾個泡菜。
老婆娃兒吃飯,吃完了收拾。
男人喝瓶啤酒。桌子上喝一半,刨兩口飯。老婆在收拾桌子了,就端著剩下的啤酒跑到電視機邊邊,看新聞,看球賽下酒。
一家人吃完飯。婆娘把家收拾一下,帶著垃圾就出門了,去找街坊朋友打麻將。
娃兒做作業,做完了,看見老漢在打瞌睡,就把電視頻道調一下,看個動畫片,亂七八糟的劇。
喝了點酒的老漢,瞇個把鐘頭,醒過來,喊娃兒關電視機,準備洗漱睡覺。
娃兒睡覺,老漢繼續看電視,玩哈兒手機,一般晚上11點,打麻將的老婆回家,通報戰況,贏了一百一。兩口子收拾,上床睡覺,一夜無話。
成都耙耳朵出名,但并不都是。到了下面的縣城,幾乎就是這個畫面。
四川是天府之國,物產豐饒,一年四季都有產出,想吃面吃面,想吃飯吃飯。
主食的地位在不斷下降,吃菜,吃肉,吃魚,吃青筍兔丁。
有些人晚上從來不吃飯,喝啤酒喝飽。
早餐面食吃得比較多,中午在外面吃,有豆花飯,鲊籠籠,盒飯,各種快餐。
晚上,一般都要吃好點,在家里吃。
不想做飯了,一個人在家,可能下面條吃。
更多的單身漢,買點鹵菜,涼拌菜,扛箱啤酒,幾個人約起一邊吃一邊吹牛。吃得有點暈了,上床睡覺。睡醒了再來洗臉漱口,有時候就等天亮出門上班。朋友什么時候走的,也搞不清楚。
現代人的生活,其實也沒什么樂趣。約個人喝酒,絕大多數時間都做不到。大家都忙,沒人陪你喝酒。
孤夜難眠,看一個不認識的人在手機上又唱又跳,就像個瘋子。算算自己也老大不小了,就這樣一個人走下去?走到哪里黑,就在哪里歇。人生一世,又豈是吃喝二字?
米飯、面食,都無法填滿生活的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