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的房子是木骨包墻面板或木骨包磚,木骨架上可以包各種各樣的外殼,讓你看不出是木房。
木骨包墻面板俗稱板房。板房老外覺得有情調有味道,價格一般也便宜20%。板房能住個40-60年,維護好的一百多年了也沒問題,說實話個人的壽命有限,也活不了多少個60年。
木骨包磚在華人里也俗稱單磚房,單磚是相對磚骨架的雙磚房而言的。西澳有很多雙磚房,骨架是磚,外墻再加一層磚。單磚好維護,好修改,把石膏板扒開,修完了補上就可以了,省時省力,雙磚如果水管什么壞了,要拆墻修補,因為自重大,對地基要求也高,造價貴。磚工一塊磚$2-3,加上材料和工期,總價一般貴20-40%。
澳洲有人用輕鋼龍骨蓋房,但是不流行。輕鋼龍骨的薄壁鋼材需要很高等級的鍍鋅防腐處理,一旦質量不過關,或者施工中保護層破壞,銹蝕速度會非常快。薄壁龍骨的基材一般只有毫米厚度,失去保護的構件會被輕而易舉地腐蝕而喪失承載力。
鋼材對溫度敏感,所以在晝夜溫差影響下經常由于變形產生噪音,經常是突如其來的爆裂聲,彈珠聲,相信很多住在輕鋼結構房屋里面的業主都有體會。鋼結構房屋很難后期修改,不管是改造還是擴建,都比木結構房屋困難的多,或者可以說基本不可能。輕鋼結構住宅的保溫隔熱性能是不如木結構的,這是材料性能決定,墻體內的龍骨很容易形成冷橋。
鋼骨混凝土就更貴了,造價一般在兩倍以上,工期有的拖到數年。獨棟不等于小區批量開發,大型建筑和購物中心都是用的鋼筋水泥結構,那是因為投資高,施工大隊進駐,速度快。這里的小房子一個有一個樣子,只能現澆,現澆就要先木板制模,還要28天養。家庭一兩層的小建筑只有一兩個工人施工,很難擁有大型機械,工人缺乏土木力學經驗,自家場地小堆不下東西,街區道路狹窄,水電裝修需要鑿水泥,都是障礙,成本在建造過程中不固定,有可能超支達5倍。
鋼骨混凝土對地基要求也很高,房子自重很大,整體剛性,地基稍有沉降不勻,就會產生裂縫。水泥房結構不能動,維修非常麻煩,最后也就是個推倒的命。在濕潤地區,鋼骨散熱,水泥墻降溫迅速,可能結露產生墻壁出汗的奇景。
最后說內墻,你不能用高層公寓的墻來衡量平房的內墻。一棟平房跟高層公寓的一個套間是兩回事,就算把高樓的一層整體抽出來平移到地面,也不等于一棟平房的結構。平房所有墻都不承重,整塊地只有自己一家三四口,外面是院子,沒什么隔離的必要。內墻用石膏板,價格便宜,維修、改建方便,有時候自己做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