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孩子犯錯誤是因為父母沒有事先告訴孩子不能這樣做,或者父母沒有說清楚。
2、父母自己也在犯孩子犯的錯誤。
爸爸媽媽不知道該怎么辦。當他們在這方面樹立榜樣時,不要急于打孩子。當你糾正了這個錯誤,清楚地知道該怎么辦時,懲罰它還不算晚。
3、父母生氣時不能打孩子。
因為在這個時候打孩子往往只是為了發(fā)泄他們的憤怒,懲罰往往會失去謹慎,會忽視孩子犯錯誤的原因,也很難告訴孩子為什么打他,很容易錯過傷害孩子。應該等待他們的憤怒平靜下來,頭腦清醒,然后實施懲罰。
4、有下列特殊情況的兒童不能打架:行為興奮、神經(jīng)障礙、非常敏感的兒童、受過情緒傷害的兒童。
5、3歲以下的孩子不能打架。
根據(jù)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發(fā)展階段理論,3歲的孩子正處于游戲階段,孩子的自主性非常強,同時孩子的良心、道德也發(fā)展,自我統(tǒng)一開始出現(xiàn),3歲之前的孩子,這一切都沒有出現(xiàn),或者只是發(fā)展。即使有些孩子太淘氣,體罰也只能提前到1歲半,1歲半以下的嬰兒絕對不能體罰。因為在這個年齡段,兒童的活動主要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主要是由于飲食、飲酒、拉、撒、睡眠帶來的一系列條件反射,是無意識的。在這個階段,體罰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理和心理反應,導致身心不健康。
在1~3歲時,孩子處于自主性、羞怯和懷疑之間搖擺的階段。孩子們很快學會了很多技能,比如走路、爬行、推動、拉動和交談,學會了如何把握和放手。它們不僅將這些能力應用于物體,還用于控制和排便。換句話說,孩子們現(xiàn)在可以決定是否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父母必須在不傷害孩子自我控制和自主性的情況下,按照社會可以接受的方向,認真照顧孩子的行為。如果父母使用體罰,孩子會感到懷疑和害羞。
育兒小貼士:
在孩子3歲之前的這個年齡階段,面對孩子不合理的噪音,面對孩子的幫助,父母往往是最頭疼的,不僅要控制孩子,而且不能體罰他們。我該怎么辦?你不妨用以下方法來教育錯誤的孩子:
.冷處理。孩子不講理吵鬧的時候,不要照顧他,更不要給孩子積極的刺激,以免孩子在吵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條件反射。
.自然后果法。對于喜歡亂碰東西的孩子來說,他可以在不造成身體傷害的情況下碰到熱的食物,這樣他就可以直接意識到危害。
.用憤怒的表情告訴孩子他的行為是錯誤的。你可以把你的憤怒寫在臉上。在這個階段,孩子們已經(jīng)學會了看成年人的臉。看到成年人憤怒的表情,許多孩子會停止他們的錯誤行為。
.解釋真相。向孩子解釋一些簡單的事實,并清楚地解釋這樣做會給他帶來的直接傷害。例如,如果你碰水瓶,它會被燙傷,然后它會像注射一樣疼痛。
6、6歲以后盡量少打,12歲以后的孩子不能打。
一般來說,孩子6歲以后應盡量減少體罰,12歲時應完全停止體罰。6歲以后,大多數(shù)孩子已經(jīng)進入學校,獨立意識發(fā)展良好,自尊越來越強,開始努力工作,渴望自己的能力,勤奮,不斷帶來各種成就。此時,體罰很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使他失去成長所必需的成功經(jīng)驗,影響人格的健康發(fā)展,發(fā)展消極、自卑的人格;在這一時期,孩子們可以清楚地記住父母的體罰,在心中蒙上陰影。
進入青春期后,兒童在身體運動、認知、道德等方面日益完善,逐漸形成完全統(tǒng)一的自我。他們強烈覺得自己是一個獨立獨特的個體,有很強的要求去理解、表達和宣傳自己。如果這個時候體罰孩子,他會覺得這是對自己人格的嚴重踐踏和強烈的抵觸,有些男生甚至會有一定的報復和逆反心理;而且,隨著知識的增加,他們會清楚地知道,父母的做法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這是一種違法的錯誤行為,所以他們會對父母產(chǎn)生不良印象,認為自己不遵守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