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可以鍛煉寶寶的勇氣、毅力、自信和自控能力,對形成良好的個性起到積極的作用。但相對而言,芝瑩是一個安靜的嬰兒,運動智力可能是她的弱點。嬰兒的第一項運動:哭,她很少哭;另一項運動:離開,她開始得很晚。所以,我想找到一種方法來彌補這些弱點。
新生兒特殊運動:哭:哭:哭:哭
新生兒,有一件事可以相當于體育鍛煉,那就是:哭!有些嬰兒可以一邊哭一邊踢。這不僅鍛煉了肺活量,還鍛煉了手腳。事實上,那些哭得很厲害的人基本上是全身運動。除了哭,還有一些適合嬰兒的運動。
嬰兒游泳:對嬰兒的身心發育非常有益
健康的嬰兒生來就不怕水,他們會把這種水作為母親子宮羊水生活的延續。嬰兒期是人們一生中生長發育最旺盛的時期。利用這個黃金時期進行游泳活動對身心發育非常有益。每天在家里游泳,你基本上可以堅持到一歲左右。一歲以后,你可以去游泳池游泳。
嬰兒游泳的主要好處是什么:
1.它能使心肌發達,新陳代謝旺盛,心跳比同齡嬰兒慢而有力,為承受更大的體力負荷準備條件。
2.游泳會改善大腦的功能,表現為大腦對外界環境反應快,智力發育好。
3.呼吸系統的功能得到了改善,表現為肺活量大,憋氣時間長。
4.可以消耗過多的脂肪,利用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使身體勻稱健美。
5.能提高耐寒性和抗病性。
嬰兒爬行:預防感覺統一障礙的最佳手段
當然,隨著寶寶的成長,她鍛煉的方式越來越多。學會坐著,扔東西,撕紙,學會爬等等,這些都是嬰兒的鍛煉方式。他們把扔東西和撕紙當作一種游戲,經常玩得很開心。
在這里,我想關注爬行。爬行是一種很好的全身運動,可以促進身體各個部位的生長發育。媽媽們基本上知道爬行的重要性,但我經常看到很多嬰兒在生活中直接走路而不爬行。
有關專家對感覺統合失調兒童的調查發現,其中90人%上述嬰兒在嬰兒期不會爬行或爬行時間很短,爬行是國際公認的預防感覺整合障礙的最佳手段,嬰兒只會爬得越來越聰明。
我對爬行與感覺統合的關系發現了這樣的解釋:現代醫學研究認為,爬行訓練是預防兒童成長期感覺統合紊亂的重要手段。感覺統合是一種本體感。人們通常學到的所有技能都是基于自我感覺。良好的自我感覺歸功于大腦中前庭系統的視覺、聽覺、觸摸等感覺,并能靈活控制身體各部位肌肉的協調活動。爬行訓練對控制眼、手、腳的協調有很大的好處。爬行訓練可以促進嬰兒大腦的發育,發展兒童的智力潛能。
感覺統合失調是近年來兒童保健專家經常提到的一個術語。由于環境污染、剖腹產率高等因素,越來越多的兒童感到統合失調,這不僅表現在行走和顛簸上,還表現在許多其他表現上,如脾氣暴躁、注意力不集中、失落、學習和生活能力不如同齡嬰兒。
爬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但由于種種原因,許多嬰兒在該爬的時候沒有學會爬。原因太多了。例如,沒有空間,成年人沒有空間,嬰兒不愿意爬,父母鼓勵嬰兒早點走路……
主要問題是:該爬的時候,寶寶可能根本沒有爬的意識。因此,作為父母,有必要訓練寶寶學會爬。
如何為寶寶準備爬行環境?
首先,你需要為她安排一個攀爬的環境。在家里留出一個開放的空間,買了很多墊子,洗干凈,放在戶外曬幾天,直到沒有氣味。此外,還專門準備了一些色彩鮮艷的玩具,可以自己跑,但不遠,如:汽車、發條烏龜等。
然后你就可以引誘寶寶爬了。學會爬的重要意義在于寶寶可以隨意移動身體。所以我把玩具放在離寶寶一定距離的地方,或者讓玩具在他面前跑,但不要跑得太遠。太遠可能會讓寶寶覺得太難,不敢嘗試。
在這個時候,如果嬰兒可能不知道什么是爬。成年人有必要在他面前爬來爬去做示范。我跟著芝瑩爬了幾個月,發現爬起來真的很有意思。爬的時候看到的和站坐的時候不一樣,可能更接近寶寶眼中看到的;爬可以更好的和寶寶溝通;爬也可以是親子游戲;父母自然會爬來爬去,給寶寶一個模仿的具體榜樣。很多人認為爬是寶寶的天賦,但我認為我們不應該讓寶寶有這樣的概念。爬行應該是成長的標志,從睡著,到學會坐著,到現在學會爬行,你已經長大了。長大似乎是許多嬰兒的共同愿望。
除了成年人的示范,一些嬰兒在開始攀爬時仍然需要成年人的幫助。我聽說有些嬰兒就是不想學爬。你把他推到后面哭了。事實上,我們不需要把攀爬作為一種刻意的訓練,它可以作為一個簡單的游戲來完成。
大寶寶最好的運動:去戶外!
從芝鶯學會走路開始,我們就經常在花園里打球,開火車,玩沙子和石頭,釣魚等等。芝鶯平時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情,比如拔草,撿落葉,撿樹枝。隨著芝鶯一天天長大,我們經常帶她出去旅游,有時爬山,有時泡溫泉,有時看河。讓寶寶出去,即使只是踩在泥石鋪成的坑坑洼洼的鄉間小路上,在陽光下跑步,也是一項很好的運動。(來源“聰明寶寶” 文/芝鶯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