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3日的夜晚,志愿軍第45師135團9連的戰士正在進行偵察任務,他們一如既往地前往陣地前沿進行抵近偵察。但是當他們走出陣地時,他們發現對面的“聯合國軍”陣地上探照燈照亮了夜空,人聲...
1952年10月13日的夜晚,志愿軍第45師135團9連的戰士正在進行偵察任務,他們一如既往地前往陣地前沿進行抵近偵察。但是當他們走出陣地時,他們發現對面的“聯合國軍”陣地上探照燈照亮了夜空,人聲鼎沸,各種車輛的馬達聲響成一片,戰士們立即意識到一場大戰即將爆發。
次日早上4時30分。突然間,整個山頭都被撼動了,炮聲驚天動地,東南方向的597.9高地和537.7高地北山首當其沖,滾滾硝煙籠罩了整個山頭,樹木在燃燒,巖石被炸成了齏粉。躲在坑道中的戰士們被震得耳鳴眼花,牙齒磕破了舌頭嘴唇,耳朵被震得槍炮聲都聽不見,只看見信號彈飛來飛去,坑道頂的石頭撲哧撲哧地向下掉。
“聯合國軍”集中了16個炮兵營的300門火炮、27輛坦克和40架飛機,以每秒6發的密度向兩座無名山頭傾瀉著火力。所有的防御工事都被抹去,近兩米深的塹壕只剩下了淺溝。這就是彪炳史冊的上甘嶺戰役,在敵人瘋狂的炮火中拉開了序幕。然而,這場戰斗并不是一帆風順的。雖然“聯合國軍”在開始時占據了一定的優勢,但志愿軍并沒有被嚇倒。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嶺戰場的幸存者回憶起這一天是陰天,當天美方“聯合國軍”向上甘嶺發射了超過30萬發的炮彈。其中,作為主攻目標的側翼陣地454.4高地,被傾瀉了4萬發的炮彈。五圣山也被實施了5次攔阻射擊,每次持續30分鐘,火力密度達到了每秒6發炮彈,同時還有500枚左右的飛機轟炸投彈。步兵沖鋒共進行了40次,漫天硝煙讓人已經記不起太陽的樣子。
1952年10月14日凌晨4時30分,炮火延伸之后,南朝鮮軍第2師32團、美第7師31團、17團,在37輛坦克、40余架飛機、200余門大炮的掩護下,兵分六路,向志愿軍135團所防守的597.5、537.7北山兩個陣地發起進攻。志愿軍在火力居于劣勢的情況下,掩蔽不好的自動武器陣地或被摧毀,或被炮火掀起的塵土堵塞失效。但即便如此,隱蔽在暗處的工事依然發揮了巨大作用,步兵沖殺也十分勇敢。
1952年10月14日戰斗一直持續到下午14時。志愿軍在傷亡過大的情況下,彈藥消耗將盡,被迫退回坑道防守。防守597.9的9連,連指揮所的衛生員、司號員、副指導員、文化教員都參與了戰斗,并壯烈犧牲。

與此同時,根據志愿軍第15軍45師戰友李明天回憶“當日597.9高地2號陣地反擊戰中,中國人民志愿軍一級戰斗英雄第45師135團排長孫占元帶領全排戰士擔任奪取陣地突擊任務。在敵密集火力下,孫占元身受重傷,其雙腿被炮彈皮一下子切開炸斷了,最后光著連皮,(腳)基本掉了,好多敵人沖上來,沖到他后面,孫占元拉響手雷和8個美國兵同歸于盡。”

這一次反擊中,志愿軍成功奪回了失地,全殲了對手。
隨后志愿軍15軍決定將原計劃用于反擊注字洞南山的炮兵改為支援上甘嶺作戰,并調134團和133團各1個營作為兩個高地的預備隊。

1952年10月15日第二天,美空軍30多架B29轟炸機排成五行,向上甘嶺正在搶修工事志愿軍反擊部隊開始瘋狂“地毯式”轟炸,持續了近1小時。接下來戰斗中,“聯合國軍”派出了七個營,包括美軍7師32團、南朝鮮軍2師32團和31團1營,共同發起了兩次沖鋒,但都被志愿軍炮火擊退。
志愿軍在經歷了反復的爭奪后,最終不得不轉入坑道作戰。在戰斗中,我軍守備部隊彈藥消耗殆盡,傷亡慘重。537.7表面陣地失守,而597.9高地部隊雖在一個白天內打退了“聯合國軍”的17次沖鋒,兩度奪回了主峰表面陣地,但2、5、6號陣地全部失守。此外,在12時,“聯合國軍”兩個連對454.4東南無名高地發起攻擊,以配合針對597.9的進攻行動,但均被志愿軍擊退。
入夜后,志愿軍134團1營開始對敵軍的537.7北山進行反擊。然而,敵軍的炮火卻非常猛烈,而2連由于地形的改變,找不到坑道入口,傷亡慘重。1連、3連雖然一度奪回表面陣地,但由于后繼乏力,最終還是不得不放棄陣地,撤回坑道。133團1連及偵察排則發起了對537.7北山的反擊,經過六次反復爭奪,最終在拂曉時全部恢復陣地。這一天,天降小雨,戰斗結束后,敵我兩軍的尸體遍布山頭,鮮血匯聚成細流,向著山下流去。

1952年10月16日早上8時,南朝鮮軍2師32團、37團越過山峴,向志愿軍發起攻擊。經歷了十余次沖鋒后,南朝鮮軍在14時攻占了志愿軍的4、5、6號陣地。但在志愿軍縱深炮火的急襲下,以133團9連1排和3排為主力的攻擊分隊追著彈幕前進,以輕機槍邊跑邊射,戰斗小組呈三角形相互掩護,成功收復了537.7高地北山全部陣地,殲敵310余名,形成“輕步兵打敗機械化裝備”的典型案例。

1952年10月16日中午12點30分,美7師17團的兩個營在對597.9東北山腳發起了持續進攻。志愿軍在五次打退美軍的沖鋒后,退入坑道固守。白天的戰斗同樣殘酷異常,光537.7高地北山就完全易手兩次。經過調整之后,志愿軍的炮火得到了加強,南朝鮮軍31團2營營長宋淳根對志愿軍一天內打來的4000多發炮彈感到震驚。同時,他們也意識到志愿軍在炮火襲擊時躲在坑道里堅守。
白天戰斗中,志愿軍45師已有15個連隊投入戰斗,而美軍則投入了3個營9個步兵連。加上南朝鮮部隊已近4個團上萬人,整個戰斗已經失控,變成了一場“惡性賭博”。

1952年10月16日傍晚18時20分,南朝鮮軍出動6個連向志愿軍堅守的兩個排發起攻擊,雙方一直激戰到23時30分。雖然志愿軍對南朝鮮軍造成了嚴重的殺傷,但未能遏制南朝鮮軍的攻勢,退入坑道固守。
1952年10月16日夜間24時,志愿軍開始了反攻,首先是持續了10分鐘的炮火襲擊,這次襲擊中包括兩個營的火箭炮齊射,有效地打擊了“聯合國軍”的第二梯隊力量。接著,134團7連在597.9高地發起了進攻,當他們受阻時,以四個班的兵力穿插襲擊敵軍的側后方,成功殲滅了守敵并恢復了大部分陣地。但是,“聯合國軍”很快派遣了兩個排進行反擊,志愿軍不得不在17日凌晨5時退回坑道。
而在537.7高地北山,志愿軍在17日凌晨3時,由133團的3連和9連發起了反擊。師工兵連作為第二梯隊,他們的作戰意圖是:一旦3連和9連反擊成功,他們就負責構筑工事;如果3連、9連反擊不利,他們就作為第二突擊隊。在志愿軍發起炮火襲擊后,敵軍的兩個連反而先向志愿軍發起攻擊,隨后志愿軍在運動過程中遭遇敵軍炮火的猛烈襲擊,傷亡過半,不得不暫時退入坑道。凌晨5時,志愿軍再度發起炮火襲擊,3連乘機反擊并恢復主峰陣地。
1952年10月17日凌晨的戰斗非常慘烈,傷亡嚴重,而敵軍的攻勢未見任何衰退,這意味著圍繞上甘嶺的戰斗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此時志愿軍高級指揮機構開始調整思路,在未來的作戰方向規劃上,著重側重于兩點:首先,要多用火炮而少用人力,通過創造火力優勢來減少傷亡;其次,要做好最壞局面的打算,強調部隊要預先進入坑道工事,依托坑道工事進行反擊,避免運動中的傷亡。
1952年10月17日夜間,志愿軍組織坑道部隊和135團6連反擊597.9高地,6連試圖穿插到陣地的側后方發起攻擊,但途中被對方探照燈發現而暴露。在經過半小時的激戰后,志愿軍返回454.4高地東南無名高地。此外,在537.7高地北山堅守的坑道部隊,對東北山腳發起了反擊,一度恢復了6號陣地,但由于寡不敵眾,隨后又退至主峰。
1952年10月18日,南朝鮮軍17團、美軍17團依托已經占領的陣地,繼續擴張進攻;6時志愿軍全部退守坑道工事,表面陣地全部被“聯合國軍”占領。隨后,“聯合國軍”開始集中力量破壞志愿軍的坑道工事,志愿軍坑道部隊則在后方縱深炮火的支援下主動出擊,保護住了坑道工事入口。18日夜間,志愿軍沒有發起反擊行動,而是在坑道工事中休整并積蓄力量,計劃在19日夜間發起反擊。
1952年10月19日是上甘嶺戰役第一階段中,志愿軍承受壓力最巨大的一天。“聯合國軍”不惜代價地對志愿軍的坑道工事進行破壞,投彈封鎖、火焰噴射器縱火、炸藥爆破、推土掩埋,無所不用其極。南朝鮮軍造成的破壞和威脅尤其嚴重。雖然當時志愿軍對于坑道固守的經驗還不充足,也缺乏對應的思想準備,一度上下都非常焦慮,感覺束手無措。但是,志愿軍并沒有放棄,他們通過戰斗不斷積累經驗,找到了有效的應對手段。通過坑道內外的炮火和反擊配合,志愿軍成功打退了“聯合國軍”的破壞行動。當日17時30分,志愿軍動用兩個火箭炮營齊射,并進行了10分鐘的火炮襲擊。在炮火的掩護下,134團的4連、8連動作非常迅速,只用了20分鐘就占領了陣地,全殲了所有暴露的敵人。

1952年10月19日5時30分,志愿軍向597.9高地發起反攻,135團6連和5連2排經過大半夜的血戰,先后收復了4、5、6號陣地。然而,當他們攻到0號陣地時,整個加強連只剩下16人了。美軍在0號陣地設置了由4個地堡組成的子母堡,繼續頑抗。此時,6連戰士黃繼光、吳三羊和肖登良組成戰斗小組前去爆破。三人交替掩護,很快炸掉了兩個子堡,但吳三羊犧牲,肖登良重傷,只剩黃繼光帶傷向主堡匍匐前進,爬到主堡擲出手雷。
主堡很大,手雷只炸塌一角,里面的美軍換了一個射擊孔繼續開火。已經7處負傷的黃繼光爬到了地堡的射擊死角,指導員馮玉慶還感到很疑惑:“黃繼光已經沒有武器,為什么他還在一直往前爬?”就在這時,黃繼光一躍而起,張開雙臂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主堡射擊孔,黃繼光的胸膛被敵人打成蜂窩狀,一條腿和脊梁骨都被打斷慘不忍睹,但他雙手仍高高舉著保持著撲向敵人槍口時的姿態。目睹了這一切的馮玉慶從地上猛地跳起來,高呼“為黃繼光報仇”,帶著憤怒的戰士們趁著敵人無法開火的空當一舉攻克0號陣地。

除此之外,通信線路日夜不斷被美方炮彈炸斷,給前線部隊的指揮和后勤保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這也產生了用生命換取通話三分鐘志愿軍戰士用身體接通電話線的故事:第135團1營部電話副班長牛保才拎起兩個線拐子沖出去把斷頭線一個個接好,最后發現一個斷頭線時,他身負重傷,右腿被打斷,右手被敵人子彈打穿,牛保才用力將兩個斷頭線連接在一起時電話線還是短了一截,他就用嘴把電話線膠皮啃掉,捏在自己手上,另一個接頭咬在嘴巴,最終成功完成部隊任務,但牛保才還是犧牲了。
1952年10月19日17時50分,在另一個作戰方向上,志愿軍在再次實施了火箭炮齊射打擊,目標537.7北山。
1952年10月19日18時,134團6連、師偵察隊、工兵連發起了猛烈的突擊,在20分鐘內恢復了全部陣地,并打退了敵人的連續反擊。
1952年10月20日凌晨5時40分,南朝鮮軍17團的兩個營兵力,在30余架飛機、大量炮火掩護下,不計代價地發起猛攻。志愿軍在連續打退了敵方的40余次沖鋒后,在14時30分再次退入坑道工事固守。
總體來說,上甘嶺戰役是一場慘烈的戰斗,但中國志愿軍的勝利證明了他們的決心和實力。他們的勇氣和信念,展現了中國人民的忠誠和勇敢。他們的英勇表現,成為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保衛祖國的歷史見證。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m.zsliqing.cn/article/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