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海底石油探測的巨大利益驅使,我們見識了各種各樣的深海生物,而且各國也在發展深潛技術。一有新發現就馬上傳遍全球。比如小飛象章魚,博比特蟲之類的東西。
而在深湖里,你根本不知道...
得益于海底石油探測的巨大利益驅使,我們見識了各種各樣的深海生物,而且各國也在發展深潛技術。一有新發現就馬上傳遍全球。比如小飛象章魚,博比特蟲之類的東西。
而在深湖里,你根本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去探測的人很少,因為探索價值不大,除了有些湖泊傳說有水怪或者金銀財寶之類的東西會吸引人們去探索,其他的只能靠愛好者和傳說來發現了。
在深海中,一般有運行了非常久的穩定生態系統,人們對這種生態系統是了解的,對于偶然發現的新生物也不會太過于驚奇。
而每一個湖泊中,一般有獨特的生態系統,而且深湖一般都是靜水的集合,水的來源一般是地下徑流和地表徑流的匯總,一般情況下生物非常貧乏,所以水溫會很低。我曾經去過某個山里的湖區玩,湖水非常非常涼,跟氣溫形成了明顯對比。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
前段時間看了一些央視的節目,記者和學者幫我們去實地查看了真實現場。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連綿大山里,千百年來一直都能“守洞待魚”。據說,這每年到了一定的時候,村里的泉洞里,就會往外汩汩冒出鮮美的魚兒來。更特別的是,冒出來的一直是一種魚兒,村民們稱之為陰河陽魚。
央視記者去查看了當地的情況,發現了一些奇怪的生物。按照走進科學的風格,第一次肯定沒有發現正主,于是發現了巨型蝌蚪。

這種奇大無比的蝌蚪是普通蝌蚪的十倍大,可能是由于地下徑流水溫太低影響了蝌蚪的甲狀腺,所以這些蝌蚪不能變態發育為成年個體,一輩子只能保持蝌蚪的形狀。

而在生物科考常見的洞穴深湖中,蝌蚪則會變成另外的形狀。
這是中國特有種紅點齒蟾的蝌蚪,這一只有14cm長,由于長期缺乏陽光照射,蝌蚪變成幾乎透明的狀態。這種蝌蚪需要1-2年才能變態發育為成年個體,當然了也可能永遠不會發育成紅點齒蟾。科學研究發現隨著洞越深,蝌蚪個體越大。

好了接著回來講央視記者找陽魚的經歷,在找到了這個蝌蚪之后,記者發現不符合村民對陽魚的描述,于是他們決定離開當地,等到出魚季節再來。第二次他們終于發現了陽魚。
不得不吐槽一下央視的風格就是純粹地搞文學創作,我看了好幾遍,暫停了幾百次。硬生生沒看到這條魚除了魚鰭之外的其他明顯特征。不過后來記者去找了專家,專家認為這是齊口裂鰒魚。
齊口裂鰒魚是一種冷水魚,一般分布于青藏高原。而恩施地區海拔只有1000米左右。
這讓我們非常驚訝,要知道湖北恩施位于我國地勢第二階梯的末端,崇山連綿,喀斯特地貌十分發育。在它西北部的恩施大峽谷里竟然有人們認為只分布于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區的魚類,這是十分驚人的。
深湖由于體積太小且水的成分復雜,一般難以建立穩定的生態系統,只能有少數種類的生物生存,所以基本上每個湖都有一些奇怪的傳說,這也引發了一些列的猜測,比如尼斯湖水怪之類的。
歡迎收藏本站,獲取更多優質內容。如需轉載請保留本文地址。本文地址:http://m.zsliqing.cn/article/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