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述某網友的親身經歷:我當科員的時候,很怕見領導,更不會主動去請教領導。是不敢,還是不愿?是不屑,還是沒說的?可能都有,反正是敬而遠之。 一次領導讓我代表青年到大會上發言,我用心寫了一個發言稿,覺得挺美,也沒有征求同事和領導的意見,甚至還不想讓領導指正,怕把我認為精彩的內容給否定了。 會后,領導...
回答于 2023-04-16 23:26
轉述某網友的親身經歷:我經常參加一些司局或部門召開的會議,以協調會、座談會聽取意見為多。 通常我會提前10分鐘到會議室,但有時還看不見會議主辦方的人,其他部門的參會同仁來了以后還不見主人,我們就有受到冷落的感覺。 有的只剩三五分鐘了,才見到主辦方有人到場,好像沒有什么準備似的,會議顯得松松垮垮。 這種...
回答于 2023-04-16 23:23
轉述某網友的例子:一次,我交代一名年輕下屬,給上級部門送一個材料。到了該送到了的時候,還不見回復,我沒有催問,怕給他造成我不信任他的感覺。 雖然沒有聯系他,但一上午老惦記著這件事,一直到中午在樓道里我看見了他,也不見他有回復的意思。于是我就問他材料送到了嗎,他說送到了,還解釋說要送交的那位領導同志...
回答于 2023-04-16 23:21
1、請跳出“低水平勤奮的陷阱”回想高考飯堂那回,很多高三學生一邊吃飯一邊看手表,那種緊張氣氛透過手機屏,迎面撲來,這種精神我們值得學習。但就我身邊的例子來看,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學霸是這種狀態。職場中,也是一樣的。我們經常看到有人半夜發個朋友圈,感慨萬千:今夜又是一個無眠之夜。把自己的感動的一塌糊涂,但一...
回答于 2023-04-16 23:15
01 領導用意絕不簡單 有人說,領導不會莫名其妙問員工有沒有空。真有任務,直接安排就好了。 那么,若他專門詢問員工,又有什么特別用意呢? 根據職場各種事件發生的概率,我們總結出以下三種情況。 其一,他要安排你干活。 如果領導沒有直接給你下命令,反而先征求你的意見,要不就是這件事很難辦,要不就是這個領導...
回答于 2023-04-16 23:06
從員工進公司以來在職時間長短分別來講: 2周離職,與HR的入職溝通有關; 3個月內離職,與不能適應工作和工作內容本身有關; 6個月內離職,與直接上級有關; 2年左右離職,與企業文化有關; 3-5年離職,與晉升空間受限有關; 5年以上離職,與厭倦和進步速度不平衡有關。 (1)入職兩周離職 入職兩周離職,說明...
回答于 2023-04-16 23:01
1.認可員工都喜歡認為他們是不可缺少的人和他們正在完成著出色的工作。一句“干得不錯”,勝過十句批評。 2.授權下放權力將收獲更多——授權是一種高明的激勵術,會給下屬一種“被器重”的感覺,更能激發潛力。 3.期望和鼓勵“我很看好你”、“我相信你能干得更出色”遠比批評和責罵更能激發員工的內心熱情。 4.真誠贊美 支票...
回答于 2023-04-16 22:52
管理者原則: 1.律己比律人重要。身先足以率人,律己足以服人。—曾國藩 2.真誠比面子重要。善用同理心,從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3.蘿卜比大棒重要。蘿卜管的是心,大棒管的是身。 4.愿景比管控重要。愿景是主動管理,管控是被動管理。 5.信念比指標重要。討厭的工作即使勉強去做,最后也不會成功。 6.人才比戰略重要...
回答于 2023-04-16 22:48
事業領導力——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你能給大家帶來可以預見的事業前途。 感情領導力——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你對他們所付出的時間、感情和愛。 貢獻領導力——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你對團隊所做出的貢獻。 關系領導力——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你的人際關系,他們愿意聽你的。 職位領導力——人們追隨你是因為你的權力,他們不敢不聽你的。...
回答于 2023-04-16 22:42
1.取勢(趨勢把握)——方向力戰略思維:從戰略角度去思考,謀求長遠生存和整體利益。有效決策:正確的決策來自眾人的智慧。—戴伊創新與變革:如果不去創新,就是在制造未來的危機。—馬云2.優術(組織運營)——執行力績效管理:沒有績效管理,執行力就無從談起。制度構建:企業要“法制”而不是“人治”。流程管理:流程決定組織運...
回答于 2023-04-16 22:41